宫颈手术中的病变检测技术:前沿科技助力精准医疗
2025-04-21 09:39:42
在宫颈锥切术中,传统的术中病变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术中肉眼评估与染色技术、阴道镜引导与影像学辅助、术中快速病理检查、宫颈管搔刮与创面基底活检以及标本标记与定向分析等。
直接观察与触诊:医生通过观察创面颜色和质地,结合触诊硬度差异来判断病变组织残留的可能性。异常区域可能呈现醋酸白反应或碘不染色,这些现象提示可能存在残留病变。
术中染色定位:醋酸和碘试验是常用的染色方法,通过再次对创面染色,发现未染色或白色斑块区域,提示可能存在残留病变,需进一步处理。
阴道镜实时观察:阴道镜放大观察宫颈创面,结合染色技术动态评估可疑残留区域,尤其适用于宫颈管或转化区边缘的病变。
超声辅助:经阴道超声可评估宫颈基质深度,辅助判断是否需扩大切除范围,但主要用于术前评估或复杂病例的术中补充检查。
冰冻切片:将切除组织快速冷冻切片后进行显微镜分析,判断切缘是否干净,适用于高度怀疑癌变的病例。但受限于组织伪影和耗时(约20-30分钟),可能漏诊微小病灶。
细胞学印片:将新鲜切缘组织按压于玻片染色后快速镜检,筛查异型细胞,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,无法区分原位癌与浸润癌。
宫颈管搔刮(ECC):锥切后对宫颈管内膜进行搔刮取样,送病理检查以评估宫颈管内是否残留病变,尤其适用于术前ECC阳性或高危患者。
创面基底活检:直接从锥切创面基底取组织进行快速病理检查,确认是否残留高级别病变或癌。
解剖方位标记:将锥切标本按12点、3点等方位标记,便于病理科精准定位切缘状态。若术中怀疑某方位残留,可针对性补切。
电灼控制:LEEP术中需避免过度电灼导致组织碳化,以免干扰病理评估。
高分辨率成像:OCT的成像深度有限,但其分辨率可达微米级,能够提供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。
实时评估:OCT能够在术中实时生成图像,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变组织的边界和深度,从而更精准地指导手术操作。
减少取样误差:与传统活检相比,OCT作为一种光学活检技术,可以减少取样误差,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替代手术活检。
3、术中电阻抗成像
通过测量组织的电阻抗差异实时评估切缘状态,辅助医生进行精确切除。
在实际临床决策中,通常联合应用术中染色、阴道镜观察和快速病理检查,高危病例可加用ECC或冰冻切片。若检测提示切缘阳性或可疑残留,尤其是高级别病变(如CIN3)或疑似癌变者,需扩大切除范围。实际临床中需结合医院设备条件、患者病情及术者经验进行个体化决策。
从传统的肉眼评估到先进的影像学辅助和快速病理检查,再到新兴的OCT技术,每一步都为精准医疗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。我们期待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,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。
[1]:Gallwas, J., Jalilova, A., Ladurner, R., et al. (2017). Detection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by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combination with microscopy. 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, 22(1), 016013.